|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一)
2019-06-26 09:35:35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摘自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三 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宋徽宗赵顼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 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材料四 王安石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没有新生力量冒出来,没有推动和支持变法的社会的基础。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时,出现了新生力量,就商鞅变法而言,新生和力量就是平民和农民。王安石各种各样的新政都是设计精巧的方案,但是在实践中全都碰了壁。不仅没实现他当初的设想,反而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交易,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于是新法必定失败。 ——摘自新浪网读书博文《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成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8分) (2)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4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突破现有体制”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据材料四分析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核心因素。(6分)
2、选择题 《礼记》中说:“山川神祗,有不举祭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看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这表明西周的礼乐制度 ( ) A.为君主大权独揽的意识服务 B.有利于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 C.具有威慑性与持久性的特点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
|
3、选择题 “即便把中国哲学压到最低程度,都绕不开他这座高峰……‘心即理’的哲学命题使他开创了中国‘心学’,是当时唯一能与朱熹理学相持对立的一家。”文中 的“他”应指 A.王阳明 B.李贽 C.顾炎武 D.陆九渊
|
4、选择题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 )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5、选择题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曾有“边缘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等种形象,其中“神化”和“僵化”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A.汉朝和隋唐时期
B.汉朝和宋明时期
C.隋唐和宋明时期
D.隋唐和晚清时期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