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相同点有(? )
①其核心都是实事求是②都是在对过去党内错误思想的批判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③都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④在实践中都采用过“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用排除法直接将含④的选项排除即可,因为只有毛泽东思想中含有④的内容,邓小平理论中则没有。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表为某生编制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表》。表格出现残损,你认为其中三格已标明数字序号①②③的内容应该是(?)
?
A.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B.潮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
C.福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开放区
D.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980年我国设立珠海、深圳、厦门、汕头经济特区,故BC项错误;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属于浙江省的是宁波、温州;1985年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故D项正确,A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以下两图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情况和对外开放格局图。
请回答:


(1)图1 反映了什么问题?
(2)图2 反映了什么问题?图中所示经济特区有哪几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变化?这一变化有何影响?
(4)21 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确定的?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1)图1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呈上升趋势,整体上看对外贸易出口大于进口,即处于贸易顺差状态。
(2)图2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范围扩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形成“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点、线、面相结合的格局。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呈上升趋势。影响:缩小了中国与当今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差距;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4)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本题解析:第(1)问我国处于贸易顺差。第(2)问对外开放范围扩大。第(3)问经济增长呈上升趋势。第(4)问是“十六大”。新中国的对外开放历来为 高考的重点内容,既是时政又是重点,关于对外开放的格局。加入世贸等内容学生应重点识记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千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以上言论是对1992年的评价,主要依据的是
[?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我国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内涵有所不同。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我国农村的变化。请观察图片,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图8《人民日报》报道各地大放农业高产“卫星”

图9人民公社“共产风”的大食堂

图10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图11安徽凤阳县农民“分田到户”“保证书
(1)从图8和图9看当时在农村掀起了什么运动?简要分析中国出现这些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10和图11的信息看,当时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它的实施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以上农村的重大变革,你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从中汲取哪些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当年中国出现了“左倾”错误。
(2)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3)启示有: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必须注意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等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