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简答董仲舒思想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天人感应” 和“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著名史学家张传玺说,“没有任何一个史学家,没有任何一本历史书没有理论、思想,其中包括那些倡导‘学术自由’的人。”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A.历史研究应该有充足的实证材料
B.历史研究离不开一定理论的指导
C.强调理论轻视史料
D.理论建构无益于历史研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没有任何一个史学家,没有任何一本历史书没有理论、思想”,说明史学研究需要一定的史学理论作为指导,故选B。
点评:“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中学历史课程标准(高中)对学生学科能力提出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高考考试说明将要求进一步细化:“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有效信息支持特定观点”。根据上述要求,近年来高考中频繁出现考查学生信息提取能力的试题。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且基本上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之间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性质。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基本上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实?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二;概述中国共产党在上述两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
参考答案:
(1)人民大众同封建军阀的矛盾,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基本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3)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本题解析:学生要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以及为解决这对矛盾资产阶级的改良派、革命派,农民阶级是怎样去探索奋斗的,与之对比中国共产党二大提出的革命纲领有和意义。二大革命纲领实现之后,党要把国家建设成为一个怎样的国家,在建国之后怎样探索的。这就是材料一二大与材料二八大所涉及的核心理论问题。这个理论的把握需要把整个中国近现代史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这实际上也就是考纲所要求的要理解历史教材上的概念与结论。具体到这个题上就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个材料题可以说通过两次会议的材料将同学们对整个近现代历史深度的理解串联在一起,不可谓不大不深。对于习惯按照历史就是背的同学来说,答好这个题也就成为不易之事。估计在整套历史试卷之中,普遍性丢分的就是这个题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王守仁主张“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这是进一步发挥了儒家
A.“仁”的思想
B.“礼”的学说
C.德政思想
D.民本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王军同学在整理父亲书房时,偶然发现书中夹着一张陈旧残破的大学招生宣传册,其中介绍有某学校本科生在校人数,井设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等。这张宣传册最早应印制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形成了从学士到硕士到博士的多层次才人培养的教育体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