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马克思把四大发明比作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法宝,其中被用作打开世界市场的法宝是
A.火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印刷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
(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书的成本降低);
(2)火药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火药成为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
(3)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4)印刷术经济、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因此选B。
考点:四大发明
点评: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命运为什么会有不同?
(1)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
(2)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我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是
A.傩戏的形成
B.南戏的出现
C.元杂剧的出现
D.京剧的形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故C为正确选项。傩戏往往载歌载舞,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A排除。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流行的戏剧形式称为南戏,表达对社会的不满,B错误。为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四大徽班进京,和北方的剧种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剧种--京剧,道光年间形成,同治、光绪年间盛行,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中的产生和发展·元杂剧。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代长安城平面示意图 明代北京城平面示意图
提取两幅图中两项关于汉代和明代都城平面布局制度的特点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信息一 整齐划一。(2分)
说明:长安城和北京城都体现了这一特点。(4分)
信息二 中轴线纵贯全城。(2分)
说明:中轴线体现了儒家“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思想,也为都城的整齐划一提供了条件。(4分)
信息三 宫殿为主体结构。(2分)
说明:皇宫占据全城的要害部位,不是居中,就是占据高地,而且有宫城相护卫,使皇宫成为全城的主体。宫城不仅与居民区分离,而且宫城的布局也以正殿为主体南北伸延或向
四面展开,井井有序。(4分)
信息四 宫殿建筑高台化。(2分)
说明:中国都城的宫殿无不修建在高台之上,除防潮外,主要是为占据制高点,维护皇宫的安全和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高于一切。(4分)
信息五 都城的商业功能不断增强。(2分)
说明:汉代的都城,有东市和西市;明代的则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都城自身也在发展。其政治性、军事性不断减弱,商业性不断增强。(4分)(以上五个信息及其说明中,学生只要完整回答出两个,即可得满分12分。如果学生的答案超出本答案,且符合题意,也可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12分。)
本题解析:首先从图片上两个都城的直观布局,我们可以最直接的得出一个结论,即是都城布局整齐划一。其次再看皇帝的居住地的位置它能透露给我们的信息,皇帝宫殿在整个都城的中心位置,这是中国人传统观念最直接的一种体现。都城也是城市的一种,它也应该符合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由明代都城出现了交易场所,所以可以得出的信息是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等信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以下有关秦始皇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秦始皇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君主集权制下的产物
D.体现专制主义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