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黑格尔曾说“我们不应该把自然界估量得太高或太低:爱奥尼亚的明媚的天空固然大大地有助于荷马诗的优美,但是这个明媚的天空决不能单独产生荷马。而且事实上,它也并没有继续产生其他的荷马。在土耳其统治下,就没有出过诗人了”。这段话表明的主要观点是
[? ]
A、黑格尔提出了“自然环境决定论”
B、自然环境是影响历史发展的因素之一
C、土耳其统治下的爱奥尼亚没有产生诗人
D、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荷马史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据新华网报道,受金融危机影响,马克思著作《资本论》在德国重新畅销(见右图)。这一现象说明( ? )

A.资本主义制度已走到尽头
B.只有《资本论》可以拯救金融危机
C.马克思理论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D.社会主义制度呼之欲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08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下面是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并载文给予高度评价。美国《时代周刊》给予周恩来总理极高评价是因为他

①正确的思想和实践②非凡的外交才能③伟大的人格力量④倡导建立亲美政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很明显,周恩来不可能也没有倡导建立所谓的亲美政府。可以采用排除法。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2007年10月15日召开的中共十七大会议上,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分别于1949年3月和1979年1月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2007年2月7日京西社区

(1)《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列为当时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1981年,邓小平在对毛泽东评价方面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以上述两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各是什么?
材料二?江泽民说:“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05年7月31日中国军网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面作了哪些成功的探索?
材料三?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007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大报告
(4)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继承和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所开创的哪些政治、经济路线或政策?
参考答案:(1)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即将取得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引发中国社会的巨变。在邓小平的指导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上。主持制定了《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既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又维护了毛泽东思想。(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3)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条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改造道路;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或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人物的活动,(1)《时代》周刊上的人物是毛泽东和邓小平,然后答出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活动,在1978年学生要意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一历史事件及其内容,(2)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指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3)要求学生答出建国后到文革前的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政策,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即可(4)考查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处理港澳台地区的方针及对外的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列宁在世时,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是( )
A.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局限性
B.找到了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确立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D.明确了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对于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一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二是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这符合当时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苏俄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