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前的“动摇”最突出的表现是(?)
A.偏离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B.放弃党的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D.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改革开放以前以阶级斗争为纲,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材料
? 材料一 所谓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的商品经济……可见,典型的全社会范围的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
——《反“和平演变”战略与策略》
? 材料二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l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上述两则材料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何不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世界现代史上的有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观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材料一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二认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美国罗斯福新政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解决经济危机,即计划,取得很大的成效,二战后被西方国家广泛采用。而苏联则采用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经济,并取得成功。因而,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3)①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②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③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④1997年,中共十五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⑤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某课题研究小组在对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复兴之路》
(1)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毛泽东当时引起美国《生活》杂志高度重视的原因是什么?(列举两个具体史实加以说明)(2分)
材料二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2)为什么说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4分)
材料三?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3)如何理解“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2分)
材料四?“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那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4)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2分)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却在1978年变成现实?(4分)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长征胜利完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分)
(2)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提高国际地位。(共4分)
(3)政治环境:二战后,美国扶蒋反共;建国初美国对中国包围、封锁。(2分)
(4)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WTO,综合国力增强(2分)。
原因:①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坚持内战独裁。②文革结束后,国际形势趋缓,共产党总结经验,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分)
(5)民族的独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前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顺应时代潮流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其它只要言之有理同样给分)(4分)
本题解析:
本题以中华民族复兴为主题,考察了中国从民主革命时期到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对于这一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考察,解答此题必须要正确掌握阶段性特征和事件,从而在准确把握史实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认识,进行理论提升。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是1983-2000的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T)和外商直接投资额(FDI)混和直方图和折线图。学生尝试着对该图反映的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其中正确的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②对内进行改革,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④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⑤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民间文学艺术形式,春节时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希望。1988年底,山东临沂市九曲乡农民褚延泽承包的72亩田喜获丰收,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的光荣称号。他高高兴兴地贴出一副春联:“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横批是“展翅高飞”。这副对联本质上反映了( )
A.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生产关系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C.农业合作化运动给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D.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给农民带来实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88年农业的丰收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说明B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开始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A项是在1958年,C项是在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期间,D项1992年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因此ACD均错误。
点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在保障土地公有的前提下,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的积极性。土地的所有权并未发生变化。除此之外,农村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今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农民大量的进城务工,增加了收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