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8分)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 ——《日知录》卷二十二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左传》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元行省辖区广袤,权力空前,但我们较少看到双方发生矛盾冲突的材料,元灭亡也并非亡于地方的分裂割据……(行省)“不得承制署置属吏”;"诸
行省用及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行省内部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官员的任用上实行种族交参的原则,这样就在行省官员内部形成互相牵制、分权制衡的状态。在地方区域设置上,这一制度人为的使自然区域隔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如“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得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哪些重要信息?据材料二分析元朝行省制度有哪些特征?(5分)
(2)材料三体现了此时的美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针对这一问题,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的?(4分)
(3)材料四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具有中国特色。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它们的主要差异(6分)
(4)以上材料,对我国当代加强地方行政制度建设有什么启示?(3分)
2、判断题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是
A.《邸报》
B.《戏报》
C.《中外纪闻》
D.《昭文新报》
3、判断题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4、判断题 托马斯·潘恩1776年发表的《常识》中有一句话:“所有正确的或合理的事情都为分离做辩护,被杀死的人的鲜血和造化
的啜泣声在喊着: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 潘恩呼吁“分手”的双方是:
A.种植园奴隶主和工业资本家
B.北美殖民地和英国政府
C.美利坚合众国和大英帝国
D.第三等级和特权等级
5、判断题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A.独立自主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