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8分)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 ——《日知录》卷二十二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左传》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元行省辖区广袤,权力空前,但我们较少看到双方发生矛盾冲突的材料,元灭亡也并非亡于地方的分裂割据……(行省)“不得承制署置属吏”;"诸
行省用及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行省内部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官员的任用上实行种族交参的原则,这样就在行省官员内部形成互相牵制、分权制衡的状态。在地方区域设置上,这一制度人为的使自然区域隔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如“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得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哪些重要信息?据材料二分析元朝行省制度有哪些特征?(5分)
(2)材料三体现了此时的美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针对这一问题,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的?(4分)
(3)材料四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具有中国特色。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它们的主要差异(6分)
(4)以上材料,对我国当代加强地方行政制度建设有什么启示?(3分)
参考答案:31(18分)(1)信息:春秋战国时期,已设立郡县;(1分)早期的县高于郡(或早期的郡县主要设在边远地区等)。(1分)?
特征:元朝中央掌控行省人事任免权、财政权、司法权;行省内部相互牵制;行省区划打破自然限制。(3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2)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中央政府,各州保留很大的独立性和一些重要的主权性权力。(2分)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2分)
(3)不同点: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
目的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是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行政区自治是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的自治程度要高于民族区域自治。(6分,如答法律依据不同、适用区域不同等可酌情给分)
(4)启示:地方行政制度应适应本
国国情并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调整和改革;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应坚持创新与继承的统一;增强地方行政制度的活力,调动地方发展的积极性等等。(3分,
答出其中l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是
A.《邸报》
B.《戏报》
C.《中外纪闻》
D.《昭文新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可以对选项进行分类,A项说的是“办学思想”,孔子是最早创办私学的人之一,打破了西周时期官府垄断教育的状况;BCD三项讲的是具体“教与学的方法”,相比之下,A项要重要的多。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托马斯·潘恩1776年发表的《常识》中有一句话:“所有正确的或合理的事情都为分离做辩护,被杀死的人的鲜血和造化
的啜泣声在喊着: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 潘恩呼吁“分手”的双方是:
A.种植园奴隶主和工业资本家
B.北美殖民地和英国政府
C.美利坚合众国和大英帝国
D.第三等级和特权等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A.独立自主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承认国民政府与别国所签订的条约,新中国政府愿意在新的基础上与外国重新订约,这体现的是“另起炉灶”的外交原则,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