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历史有因果关系,下列与民国初年讨袁运动相关史事的因果顺序是
①二次革命 ②袁世凯皇帝梦的破灭 ③暗杀宋教仁 ④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④②
D.④①③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人格的觉醒。”以下观点与梁启超的认识不符的是
[? ]
A.思想的觉醒是革命成功的前提
B.从长远看任何局部变革都不能取得彻底胜利
C.近代化的决定因素是人格的觉醒
D.全面性的结构变革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
2012年是中华民国建立100周年,100多年来,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
——《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1912年9月)?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二?2010年10月,全国政协通过了关于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在筹划过程中武汉、南京等多个城市展开了举办权的大力争夺。
材料三?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材料四?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1)说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1924年到1927年孙中山的民族观又有何新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组委会成员,武汉、南京你支持哪一个城市举办?为什么?武汉三镇是哪三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毛泽东所说研究中共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说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继承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表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民族统一(“五族共和”)、民族平等。有利于化解民族矛盾、团结各民族进行革命。国民革命时期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华民族解放。
(2)答案一?武汉。辛亥革命首先从此开始。汉口、汉阳、武昌。?答案二?南京。临时政府所在地(或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汉口、汉阳、武昌。
?(3)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其失败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4)原因: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担负反帝反封建的相同任务。表现: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平等;建立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实现了普遍平等的人权;完成了土地改革,改善了人民生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是孙中山先生的题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孙中山先生( )

A.投身维新变法运动
B.提出并发展三民主义
C.领导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D.领导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孙中山所处的时代,民主政治成为潮流。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山先生提出了三民主义,旨在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 ]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