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这段话的根本依据是
[? ]
A.教育是预防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战斗阵地
B.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进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C.教育是社会产业结构组成部分
D.各国政府都重视教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高度重视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此,他
①提出了“双百”方针
②恢复了高考
③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
A.入场:考生年龄参差不齐,很多考生已三十六七岁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7年的中国没有冬天。这一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报考大学的人数,竟高达1160万!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居然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考卷。为了解决77级考生的考试用纸问题,中共中央决定,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 1978年的春天来得更早。 1978年3月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会上宣布中共中央的观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改革开放20年之科教篇》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他还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材料三: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水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你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方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政治对近现代中国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影响极大,请列举政治对它们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高考制度的恢复,带来很大的社会反响?;中央进一步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反映了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中的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2)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指导方针。
(3)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使教育、科技文化事业都获得重大发展;“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使文化、教育和科技都遭到巨大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走上正常发展道路,又促使教科文事业获得空前的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
A.1982年?
B.1986年?
C.1992年?
D.1993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