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度与我国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两国的交往渊远流长。早在秦汉时期中印两
国就有往来,隋唐时期交往就更为频繁。孟加拉、印度半岛东西两岸,经常有中
国商
船泊港;印度的商船也经常到广州、泉州来贸易。唐朝输往印度的商品有麝香、丝织
品、瓷器及铜钱等。从印度输入的物品有宝石、珍珠、棉布、胡椒等。在唐代中印文
化交流史上,两国的佛教徒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的两位高僧……。
材料二:马克思针对英国侵略印度的结果断言:“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
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
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材料三:……从1949年,印度成为第一个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开始,
两国进入“蜜月期”。1954年10月,尼赫鲁
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临别之际,毛泽
东以《离骚》中的词句“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心相知”相赠,被传为中印友谊
的一段佳话。
——《南方周末评论:龙象相邻--中印关系历史
与现实》
材料四:独立后的印度政府为把印度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强国,实行了具有本国特
色的发展模式: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宏观管理机制,
现代工
业与农业结合的经济模式,现代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的发展战略,利用国外资源与自力
更生结合的发展方
针等。经过了几十年的实践,印度经济模式虽然存在着问题,但获得
了一定的成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印度开始以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再一次证明了具有印度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大
促进了印度经济实力的增长。?
——李大薇《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唐朝时印度称谓叫什么?(2分)材料中所说的“两
位高僧”是指哪两个人?分别说明他们对中印文化交流的突出贡献。(6分)
(2)据材料二,说明英国在印度要完成的“双重使命”的涵义是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
识说明这一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10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4年中印关系史上取得的最重大成果是什么?有
何重大意义?(4分)
(4)据材料四,改革后的印度经济体制与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形成
这一相同点的根本原因何在?(4分)从中,我们得到了什么重要启迪?(2分)
参考答案:(32分)?
(1)称谓:天竺。(2分)
两人及贡献:玄奘(1分)?到印度探究佛学,回国后翻译了大量佛经;又将《道德经》译为梵文介绍到印度。(2分)?义净(1分)?到印度研究佛学,撰写《大唐西域求法
高僧传》等书,记载了印度等地社会文化状况。(2分)
(2)涵义: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即要消灭封建制度;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即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或答:废除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4分)
重大影响:对印度—
—①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印度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附庸;②客观上为印度带来新的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③促使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使民族解放运动高涨。(6分)
对英国——促使工业革命蓬勃开展,英国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国。(2分)
对世界——加快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进程,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2分)
(3)成果: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基本原则。(2分)
重大意义: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
(4)相同: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2分)
原因: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国情基本相同。(2分)启迪:发展经济要从国情出发,采用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2分,若答出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可同等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毁路口号 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民众曾经张贴“掀铁道,拔电杆,旋再毁坏大轮船”的揭帖。
(2)“马拉火车” 1878年,美国一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强烈反对。两年后,唐山至胥各庄之间9千米长的铁路以不用机车牵引为条件获准兴建。由于不允许用机车牵引,只好用马拉,被讥讽为“马车铁路”。
(3)中国进口第一辆奔驰轿车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仅试坐一次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
请回答:
西方列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目的是什么?义和团的口号与清政府拆毁淞沪铁路在性质上有何区别?你怎样理解“昨天”发生的这些故事?(10分)
参考答案:
目的:列强利用修筑铁路,直接控制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从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还控制了铁路沿线的地方,把它们的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区别:义和团是为了反帝斗争,而清政府则仅是受“扰民”“破坏风水”等封建思想限制。理解:这些故事说明传统中国对近代文明的排斥,也反映出到了近代,中国已明显落后了。
本题解析:解题应着重围绕三个中心词:“目的”“区别”“故事的理解”。其中交织着列强侵华、农民阶级和清政府对近代文明在中国发展的不同态度和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开始穿西装礼服
②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
③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
④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丰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
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
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②为抗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萎缩的原因,排除②。因此BCD项均错误。1948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主要是政府的苛捐杂税搜刮、官僚资本的排挤和美国的经济侵略等。因此①③④正确,故选A。
点评:民国时期由于国民党发动了内战,为筹措战费,加紧了对经济的侵略,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市场萎缩。更主要的原因是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和排挤,民族工业的发展步履维艰。外有美国同国民党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也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保护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赶不上法国或巴西,赶不上我们自己,不在印度之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造成这种“奇怪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商品价格昂贵
B.中外消费观念不同
C.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中国市场没有开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通过鸦片战争,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但是列强倾销的商品却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因为自然经济最大特点是自给自足,所以列强商品倾销受阻。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