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 (1)据材料一,简要描述二里头宫殿的建筑结构。为什么有人会认为二里头的青铜器标志着我国青铜时代的开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朝(公元前21-前16世纪)青铜器出现,商同时期达到了顶峰,但材料二中三星堆的青铜器(大约在公元前2000午到公元前1000年)比中原地区铸造的更加精美,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从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方面分析玛雅文明走向衰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号宫殿四周有回廊相围,南面有宽敞的大门,东面和北面备有一个侧门,布局合理,结构严谨。二里头出土的青铜器,种类较为齐全,水平较高。 (2)融入了大量其他地区的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制造原料;拥有技术高超的工匠。 (3)玛雅文明已近尾声,外来侵略势力的强大;生存条件恶劣:全部属于热带,在中部和南部是茂密的热带雨林,北部尤卡坦半岛则分干旱,灌木丛生,几乎没有地表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中国传统信函中形成一套固定的礼貌用语。称呼对方的母亲的用词是 A.令尊 B.家严 C.家慈 D.令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70年代,英国探险家斯坦利率一支考察队在非洲考察,与当地土著相遇。对此事件,斯坦利和当地土著酋长摩基姆巴分别有自己的叙述。 材料一?斯坦利的叙述:? 早8点左右,我们看到一个市场,附近停泊着许多独木舟。人们立即集合起束,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逼近:我们长时间保持自制。但最后他们因我们的镇静而鼓起勇气,当某个人因此高叫“穆提”(投)、他们一齐向我们投掷木矛时,我们才被迫开抢,对他们予以回击,迫使他们惊惶逃窜……下午2点,我们从两岸树木茂密的河道中驶出……看到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停在河中央。那些船民发现我们后站起泉,高声喊叫,把角吹得异常响……在5分钟里,我们全力射击,无暇顾及别的事。但最后我们人正在距我们约200码的地方重新组织力量。我们热血沸腾。这简直是杀戮。他们第一次感到我们憎恶居住在这里的这些丑陋不堪的食尸鬼们。 材料二 摩基姆巴的叙述: 当我们听说那个白皮肤的人(指斯坦利)要来的时候,我们不禁惊奇地……我们对自己说,这人的皮肤是白色的,一定是从河流王国来的,他是我淹死的弟兄们中的一个。一切生命都来自水中,在水中他又找到了自己的生命要回到我们中间来,他要回家了。我们要举行一个宴会,我下令将去迎接我们……陪伴他高高兴兴返回村庄……但是我们靠近他的小舟对,听到喊声:“土匪!土匪!并向我们喷射铁雨,我们一时惊呆了……那天晚上我们回来时看到了可怕的东西,我的弟兄死在血泊中,我们村遭到洗劫后被焚烧,水中飘满了死尸。那些强盗和土匪消失了。现在请告诉我,那白人对我们公平吗? (1)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为什么? (4分) (2)就此事件的起因而言,你认为谁的叙述可信,为什么? (4分)
参考答案: (1)时间、地点、人物、流血冲突;(指出三项即可得3分)?双方叙述一致。(1分) (2)若指出斯坦利的观点可信或酋长的观点可信,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得分。(3分)?若指出双方各执一词,究竟谁的说法可信,还需要其他材料证明可得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夏王朝存在与否颇有争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夏文化的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碳十四测年数据(选样)
考古文化遗存
| 标本编号
| 标本年代(公元前)
| 龙山文化晚期
| SA98122
| 2030~1965
| 二里头文化第一期
| XSZ104
| 1880~1840
| 二里头文化第二期
| ZK5253
| 1685~1610
| 二里头文化第三期
| ZK5249
| 1610~1555
| 二里头文化第四期
| ZK5255
| 1560~1529
| (资料来源:《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 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材料二?二里头早期文化层直接叠压新砦期的地层。……新砦遗址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有外濠、城墙和内濠三重防御措施,中心区的高地上发现一座东西长92.6米、南北宽14.5米的大型浅穴式建筑遗址,其性质……是祭台,此处出土了铜器残片……等高规格遗物。 ——赵青春《新砦考古的回顾与展望》 请回答: (1)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认定夏朝的起讫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据此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些考古文化遗存可以成为探索夏文化的对象?(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新砦遗址已经出现了哪些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砦遗址的发现对于破解夏文化之谜的价值。(5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考古发现的二里头文化中 心区在哪里?鉴于有关夏代文献记载极其简单,因此探索夏文化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3分)
参考答案:(1)文化遗存:龙山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一、二期 (一、二、三期)。 (2)文化现象:城堡;祭台;铜器(青铜器)。价值:新砦文化把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紧密连接起来;为了解夏代早期的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3)中心区:河南中部(西部);山西南部(西南部)。方法:考古成果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
本题解析:(1)难度不大,紧扣题干时间“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进而联系材料一表格中相关内容展开回答。 (2)第1小问考查学生读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注意材料二中省略号前后相关内容,进而展开回答,难度不大。第2小问可依据课本内容,注意从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的连接、了解夏代早期历史角度展开具体分析。 (3)第1小问,难度不大,联系书本史实,明确河南和山西相应区域。而对于第2小问主要从“考古成果”与“文献资料”两方面展开阐述,有一定难度,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考点定位】选修五·探索历史的奥秘·二里头文化。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从分散到整体 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
 问题: (1)写出地图上A、B两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到20世纪初世界已连成一体。叙述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两河流域或美索不达米亚;B:美洲印第安文明或玛雅文明。 (2)15——16世纪,西欧国家开辟了新航路,进行早期海外殖民扩张,人类社会开始从分散的古代世界向整体的现代世界转折。17——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美相继爆发政治革命,工业革命标志着工业社会的来临。政治与经济革命巩固并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19世纪,资本主义工业化浪潮从西欧推向其他地区;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