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评述正确的是
①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③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
④都遭到旧贵族的反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干中的第①项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不正确,与二者的内容都不符合。第③项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符合商鞅变法的内容,所以排除这项内容,故答案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就是要彻底地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
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北魏孝文帝强令实行一系列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民族融合
B.实现民族同化
C.完成鲜卑封建化
D.巩固对黄河流域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作为最高统治者,他采取的任何措施,其基本出发点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齐威王当上霸主以后,燕、赵、韩、魏等国都来朝贡,只有西方的秦国没有来。中原各国叫它“西戎”,把它看作野蛮民族,瞧不起它,很少跟它来往,还不时派兵侵夺它的土地。秦孝公求贤令: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材料二 商鞅变法规定,“编民为什伍”,五家为伍,两伍为什。又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监督,“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他认为“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则重者无从至矣”。即对轻罪严厉处罚可以杜绝犯重罪。“燔诗书而明法令”。认为“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必至贫弱”。还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说成了“六虱”,反对根据这六种情况授予官职。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及游手好闲致贫者,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原因。
?
(2)历史上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依据材料二中的变法内容,简要评价商鞅变法的功过是非。
?
参考答案:(1)秦地处西陲,位置偏僻,思想保守,受中原各国鄙视;经济落后,国力较弱,为实现富国强兵,秦孝公决定变法。
(2)商鞅变法实行“法治”,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新的社会秩序的确立,但同时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矛盾;思想文化专制毁坏了传统文化,专制独裁也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变法有利于经济发展,实现了富国强兵,但对商业发展的抑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两幅图片表明鲜卑族的服饰和礼仪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对北方?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3分)
(2)材料二中,日本岩仓使节团出访欧渊的背景是什么?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有?何内在联系?(6分)
(3)比较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6分)
参考答案:(1)变化:鲜卑族颖问服带头大哥逐渐汉化。(1分)
意义: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2分)
(2)背景: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2分)
内在联系:图二是图一的产物。日本明治维新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因而日本出现了早期的火车站。(或答日本早期火车站的出现是日本明治维新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产物)(4分)
(3)同:都学习先进文化;都促进社会锚度的变革。(2分)
异:前者是学习国内先进文化,后者是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前者促进了北魏封建化进程,后者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