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商鞅变法中废除了许多旧制度,实行了社会性质的转变,其中得以保留的是
A.井田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商鞅变法强调加强以国王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此王位世袭制得意保留,A项商鞅变法中井田制被废除,B分封制和D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遭到极大的削弱,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具体举措的重要影响,高考对其的考查角度多样,主要突出其对秦国统一中国的奠基作用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它实现了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是一定程度上的经济革命和社会革命,对后世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功地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梭伦和伯利克里所进行的改革,不仅促使新的统治形式的建立,而且还促进了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至少对雅典的市民来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言论的交锋。”材料中“新的统治形式”体现了
[? ]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民主政治
D.联邦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反映的信息是

[? ]
A.北魏农业发展
B.北魏手工业发展
C.北魏商业发展
D.北魏资本主义萌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抓住图片名称的关键词“商队”。即可排除 A 、B 两项,而D 项与史实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
——《史记·商君列传》?
?朕(雍正帝)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唐都长安平面图?

材料三:北宋东京(汴京)城平面图?

材料四: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本”与“末”各指什么?这种表达方式能说明作者怎样的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材料二、三两图,与唐代长安比较,北宋东京城市商业有什么新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分析,明清时期城市发展出现的新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本:农业;末:商业。说明了作者重农抑商的观念。
(2)商业突破坊市界线;突破时间限制;社会生产力发展。
(3)在江南兴起了一批具有独自经济特色的商业市镇。
(4)不同朝代的商业呈现不同的阶段特征(不同朝代商业发展水平不同);商业发展推动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仍然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是农耕经济的附属。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上述材料反映出北魏早期统治者对汉民实行(?)
A.文化灭绝
B.暴虐统治和残酷掠夺
C.军事镇压
D.严刑酷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通过 “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征调赋敛”可判断,材料突出反映了北魏早期统治者对汉民实行残暴统治和掠夺。故选B。
点评: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那里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鲜卑族拓跋部原先的经济文化水平和政治制度都较为落后,用落后的制度统治黄河流域,这就导致了尖锐的民族矛盾。要稳固北魏的统治,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