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的敕令。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世俗政权的君主任命本国或本地区主教的权力,因此体现的是“教权高于王权”。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俄日两国都以改革的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其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较低
B.封建统治基础牢固,没有发生社会危机
C.人民的反抗斗争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
[? ]
A.在军事方面主要是改习洋操,实行募兵制,添设海军
B.因“戊戌政变”而夭折,但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C.将维新思想付诸于实践,动摇了封建政治制度
D.以“公车上书”为序幕,前后延续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商鞅变法措施中在经济政策方面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除井田制
B.奖励军功
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商鞅变法措施中在经济政策方面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成为我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一次探究课上,四名学生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谁的表述最准确?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具备统一的实力
B.秦王嬴政广罗人才,统一战略得当
C.战国末期诸侯国减少,局部实现统一
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各地联系加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商鞅变法时秦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各地之间的联系也不断加强,是秦的统一的根本因素。故应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