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联系已学史实可知由于明太祖时期已经废除丞相制度,因此不再存在相权与皇权之间的矛盾问题,因此排除B、D;C的表述不合史实,丞相已经废除。军机处的设置,是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即皇权空前强大的体现。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钱穆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包括汉、唐两个时期的有关情况,A、B项只分别说了一个方面,故不选。由“首长制到委员制”,看起来宰相数量逐渐增加,但这只是表象,题目要求说出反映的实质问题,故应该思考为什么宰相数量逐渐增加?这种增加意味着什么?由此可以推断出是皇权在不断加强。因此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与相权。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陈康祺在《邮潜纪闻》中记述了“(江苏)昆山徐氏科名之盛”,“三世四翰林”“四世翰林”“(安徽)桐城张氏六代翰林”的故事。与此相关最密切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察举制
D.郡县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作者推崇的并非是翰林和科举,而是一个姓氏甚至是一家之中接连产生翰林的事情,体现了宗法制中的家族观念,所以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这主要表明
A.当时的政治决策出现民主化趋势
B.三省体制也存在着一定弊端
C.六部分工明细、组织严密
D.当时皇帝大权已经旁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体现了各部门之间过度牵制导致效率低下,B项符合题意;政治民主化出现于近代,排除A项;C选项材料不体现;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相权三分,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D选项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三省六部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① 孔子的“礼” ②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 宗法制 ④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李世民的行为违反了孔子主张等级秩序的“礼”,违反了董仲舒“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三纲五常思想,还违反了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但是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此无关。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汉代儒学?孔子的礼、三纲五常;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孔子》试题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