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浙江某重点中学百年校庆的刊物里有这样的记载:“我校自恢复高考以后,已有300多名校友出国留学,其中在美国留学、工作的就达183人。”那么多人在美国留学、工作,最直接得益于
[? ]
A.国际文化交流的加强
B.招生制度的改革
C.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11年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0周年。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首诗歌:“我是中国人,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是大势所趋
B.第三世界力量崛起和支持
C.西方国家完全消除了对华的敌视政策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演变。这种变化?
[?]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 长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此会议是
A.1954年日内瓦会议
B.1955年万隆会议
C.1971年26届联大
D.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万隆会议是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会议期间,某些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一些国家制造纷争和矛盾,并对中国发出诋毁性言论,企图分裂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故选B项
考点:万隆会议
点评:注意把握万隆会议的概况、成就以及万隆精神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我国与他国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主要原则是
A.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不结盟政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注意题干中强调“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限定范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方针是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万隆是响应;“不结盟政策”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于于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准则。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