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所处历史时代,两者的主张
A.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需要
B.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C.都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
D.都反映当时统治阶级的经济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旨在考查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明确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商品经济的需要,故A不符;黄宗羲的思想有力地冲击了中央集权制度,故B、D也不符。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这两种思想在当时都是进步的。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战国时期商鞅主张重农抑商,明末清初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条件,正确的评价是
A.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D.都具有民主色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A.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B.顾炎武的《日知录》
C.李贽的《续焚书》
D.王夫之的《船山遗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故答案选择B项。
考点:本题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和代表著作的识记能力。除了把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外,还要注意区别“亡国”和“亡天下”的不同,这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A.王夫之
B.黄宗羲
C.顾炎武
D.谭嗣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顾炎武在《日之录》提出的观点,“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明确“亡国”是封建王朝的更替,“亡天下”则是民族、文化的沦亡,是关系到整个民族命运的大事,C为正确答案。近代学者梁启超根据顾炎武的话,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字。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的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儒学在传统文化中取得统治地位是在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南宋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