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民主恳谈会”是基层政府就重大决策问题征询群众意见的新举措,已成为基层政府联系当地群众的新形式。在这种场合,群众行使的政治权利是
[? ]
A、选举权利
B、集会自由
C、民主监督权
D、行政申诉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60年代末
B.70年代初
C.70年代末
D.80年代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三通两制促和平”两岸“三通”是指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双向的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其初步实现是在80年代初;“两制”是指“一国两制”方针,结合史实可知:1982年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对特别行政区作出专门规定,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体现在国家根本大法中,标志着“一国两制”思想的正式形成,故应选D项
考点:台湾问题
点评:要关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徽标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
[? ]
A.社会制度不同
B.实施群体不同
C.主要目的不同
D.享有的社会权利不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建国初期,最先提出上述方针的文献分别是
[? ]
A.《新民主主义论》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论十大关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新民主主义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53年时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
A.兼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B.兼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爱国统一战线的职能
C.兼有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D.兼有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双重职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