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告终,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强烈的反对
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
C.支持变法的皇帝过世,他们失去了支持
D.保守派当政,坚决反对新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
A.增加赋税
B.澄清吏治
C.培养人才
D.充实边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再认再现能力及比较能力。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整顿官僚制度,节约国家开支,实行“厚农桑”“减徭役”的政策,有助于发展生产,缓和农民反抗。故选B。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史·庆历新政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三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请回答:
(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
(2)“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反映了
A.王安石为人刚正
B.王安石主张学以致用
C.王安石历史责任感强
D.变法决心坚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内容一定要注意其产生的时代背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了解“三不足”思想内容是“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了解变法的背景是遭到反对派的强烈反对形势下出现的。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材料:(18分)
材料1: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2: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3:(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4:(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1中所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的一项是什么?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2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2,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6分)
(2)依据材料3 、4,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6分)
(3)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评述。(6分)
参考答案:(1)冗官。(2分)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4分)
(2)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6分)
(3)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一定作用。
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6分)
本题解析:(1)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在于“三冗”,阅读材料容易看出材料已经指出了“冗费”和“冗兵”两点,还有重要一项就是“冗官”了;王安石变法的内容调动、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即可回答,王安石变法的成效通过细读材料,可以从“民”和“国”两个方面概括;(2)本问理解材料需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阶级分析的观点,苏辙和司马光反对变法都是站在大地主大官僚的阶级立场上的;(4)本问设问具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做到史论结合即可。
点评:王安石是在北宋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的情况之下进行的,主要内容就是理财上。包括: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但是遭到了大官僚的抵制最终失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