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凡有对外交涉事宜,均交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
1844年,清政府设置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负责外交事务,1859年,改由两江总督兼领。
1861年清政府宣布成立专掌外交事务的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奕?主持下,其职权日渐扩大。
1863年总理衙门下设的总税务司由英国人赫德继任,赫德在长达45年的任期内参与清政府的内政外交事务,凡事有关订立条约、对外交涉都得和他商量。
1875年清政府迫于英国强烈要求,派郭嵩焘赴伦敦就马嘉里案道歉,旋又正式派为驻英公使,郭嵩焘成为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随即在其他各国首都也纷纷设立使馆。后又相继在一些商埠设立领事馆,以保护中国侨民利益。
1893年清廷采纳薛福成建议,允许“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给予护照,任其回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出洋”。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晚期外事机构的变化(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这一变化。(7分)
参考答案:
(1)变化:外事机构从无到有;从临时性兼管机构到正式的专门机构并逐渐设置驻外机构;从被动到主动;从闭关自守到废除海禁,并注意保护侨民利益。(8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2)评价:这些变化表明在列强冲击下,晚清政府开始适应世界形势的变化,推动中国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的转变;也加深了中国对各国乃至世界形势的了解和认识,并一定程度上保护侨民利益;但同时也便于了列强借机控制中国内政外交,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半殖民地色彩。(7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对比鸦片战争前后的相关史实概括指出清朝晚期外事机构的变化: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1861年清政府成立专掌外交事务的机构---总理衙门;在各国设立使馆和领事馆,以保护中国侨民利益;1893年清廷废除海禁政策,国人可“随时经商出洋”。
(2)该问考查学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清朝晚期外事机构的变化改变了中国以往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有利于中外之间的交往,推动了清朝中央机构和中国外交的近代化;但同时也便于列强借机控制中国内政外交,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北美自由贸易区内,墨西哥出口的产品主要是:
[? ]
A.技术密集型?
B.资本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
D.知识密集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信谊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1948年发行的股票。在股票的背面盖有“1955年度股息红利”和“1956年一、二季度定息发讫”的印章。造成印章中“股息红利”到“定息”变化有关的是
A.没收官僚资本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 时间可以看出这种变化是在三大改造期间,A在建国初期C是在1958年时期D1958年达到高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从1952年至今,欧洲的一体化不断发展,它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这里的“整体利益”是指( )。
A.社会稳定、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B.共同的农业政策和稳定的货币体系
C.健全的共同市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D.稳定的货币体系与健全的共同市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通过联合增强西欧的竞争实力。因此这里的 “整体利益”就是指社会稳定、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共同繁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