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和当前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都注重基础工程建设,其共同目的是
A.扩大内需
B.变革生产关系
C.发展交通运输事业
D.改建原有基础设施
2、判断题 严冬季节,一个煤矿工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 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 子:“为什么买不起?” 母:“因为你父亲失业了” 子:“父亲为什么失业?” 母:“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这段对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它最有可能出现于
[? ]
A.1825年的英国
B.1861年的俄国
C.1868年的日本
D.1871年的德国
3、判断题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之初,美国胡佛政府采取的主要经济政策是
A.国家干预
B.重商主义
C.自由放任
D.计划经济
4、判断题 下面两处水利工程除了都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外,他们的最主要的共同点是?

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 ?前苏联的第聂伯河水电站
[? ]
A.为应对经济危机增加就业而兴建?
B.由国家投资和组织修建的公共工程
C.专制极权政治的产物?
D.国家为推动工业化进程而兴建
5、判断题 (11分)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
观察下列四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世纪20~3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现象

图1 美国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

图2 美国人被迫廉价出售私人汽车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变化

图3 过去购物要凭票抢购

图4 今日商品任挑选
请回答:
(1) 从图1到图2的转变,反映当时美国发生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为应对这一事件,美国政府采取什么对策?其实质是什么?(4分)
(2) 图3、图4分别反映了中国实行的怎样的经济体制?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什么?(4分)
(3)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上述案例中借鉴什么经验或教训?(3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