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九)
2019-06-26 11:01:05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方兴未艾;与此同时,中国的民主思想却稍纵即逝,未能汇成推动社会变革的洪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投身政治洪流,抨击专制政治,倡导民主思想。……在政治上,处理君臣关系与君民关系时,以天下为主,以人民为主;在学术上,提倡学术自由,“是非决于学校”,提倡百家争鸣,“殊途百虑”,反对依样画葫芦。 —— 摘自樊树志《国史精讲》 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大胆的否定,提出了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对剥夺人权的暴君政体进行激烈的抨击。孟德斯鸠建议实行立法、行政及司法三权分立制,同时还强调了三种权力互相牵制的重要性。……卢梭的思想更为激进,他在呼吁实行民主制的同时,提倡起义或革命的权利。 ——摘自冯国超主编《世界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和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的相似之处。(4分) 材料二 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2)概括材料二中卢梭的主要思想(3分) 材料三 17世纪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比较充分和成熟,产生了较为强大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者和教会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所以法国启蒙思想从一开始就流行起来,并迅速波及欧美。……同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还没有出现资产阶级,李贽等只是封建知识分子中的“异端”。中国长期以来,受儒家思想的统治,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文化高压政策,新思想很难传播,更何况这种思想是反封建的呢!再者,清初统治者通过采取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稳定小农经济的措施,使封建统治相对而言比较稳固。 ——摘编自邓建文《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之比较》 请回答: (3)法国启蒙思想不仅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而且具有广泛深远的国际影响,明清时期新思想却未能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依据材料三,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6分) (4)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4分)
2、选择题 董仲舒改造儒学,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在其著作《春秋繁露》中写到“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以上材料反映了以下那个主张( ) A.大一统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3、选择题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
4、选择题 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这反映了秦国当时( )
A.儒家思想没有市场
B.法家思想倍受冷落
C.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D.墨家思想渐趋没落
5、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