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面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间
|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 宝钞23、银1、布1
|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 银52、稻谷1
|
该表反映了()
A.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 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与材料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反映的现象相悖,B项是无关项,C项是错误项,表格中的数据随着时间的推后,宝钞在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已经不能再执行支付的职能,所以答案选择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土地买卖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2分)
(2)简要评价材料二、材料三中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6分)
(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2分)
参考答案:(1)是正确的。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2)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雍正帝主张重农抑商。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3)在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 商业。
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的富强之本。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一中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体现了农商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判断出这说明了农商之间的相互关系。
(2)材料二中的关键词是"妄议抑之"和"盖皆本也"。黄宗羲认为“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材料三中的关键词是"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只要找准了这些关键词,他们的观点就非常清楚了。
(3)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本题是一道联系现实的问题,主要考查同学们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在进行论述的时候,要注意运用联系的观点,要结合具体的史实来进行分析概括,难度不大。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是
A鲁国的“初税亩” B齐国的“相地而衰征”
C西周的“井田制” D秦国的“商鞅变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土地制度的变化。A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和B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都规定按照田亩的多少向国家纳税;C西周的“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正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故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2、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后人一直认为秘色瓷开始生产于五代,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 )
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 ②考古发掘
③史书记载 ④民间传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