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苏、锡、常、镇地区以往很少种桑养蚕,1865年之后则“日渐加多,渐可与浙相埒(同等)”。这反映了当时的上述地区: ①部分农产品商品化?②自然经济基础受到削弱?③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④农业经济作物生产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1865年之后则日渐加多,渐可与浙相埒”说明苏、锡、常、镇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纺织业快速发展,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得东南沿海地区的农业经济商品化程度提高所致,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刚处于形成阶段,所以③项说法错误,①②④三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答案选B。
点评: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的最突出特征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但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中国经济自发发展的结果而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被迫开始的,由于逐步卷入西方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中国经济发展中呈现出浓郁的半殖民地色彩。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百年列车时刻表展现中国铁路沧桑巨变史,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变迁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来自《新华网》的一篇报道,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分)
新华网沈阳4月17日电(记者徐扬)
沈阳收藏家詹洪阁从1987年开始收藏列车时刻表,目前已有百本不同年代、版本的列车时刻表。这些小册子展现了中国铁路的百年沧桑巨变。
100年前清政府印制的“火车时刻表”,仅是一张印着繁体字、没有阿拉伯数字、比16开大些的纸。而日前为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发行的新版“列车时刻表”,厚达329页。……
新中国成立前,铁路长期被军阀和西方列强割据,铁路建设虽经70多年的发展,营业总里程只有2.18万公里,能运行的仅有1万多公里;如今,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已经达到76600公里,是1949年的3.5倍。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掀起了铁路建设的高潮。成昆、湘桂、贵昆、鹰厦、京包等一批干线相继动工建设,全国铁路的骨架日益完备,火车通天山、抵海岛,跨沙漠。……
1997年到2007年,中国铁路事业进入新的“快车道”。六次大提速,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车型不断更新换代,主要铁路干线时速达到200公里。坐火车“夕发朝至”,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之间成为现实。……
请回答:
(1)100多年前清政府印制的“火车时刻表”可能印有中国人自办或设计的哪些铁路?请举两例并加以说明。(4分)
(2)“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掀起了铁路建设高潮……一批干线相继动工建设”,请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6分)
(3)透过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适当联系世界背景,你是如何看待百年中国的沧桑巨变?(15分)
参考答案:(1)唐胥铁路,京张铁路。(2分)1881年,唐胥铁路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由詹天佑主持修筑。(2分)
(2)历史背景:1949—1952年的国家政权巩固与国民经济恢复;1952年土改基本完成,为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经济建设赢得了和平环境;1953年制定的过度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为重要目标制定的“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规定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在苏联援助下提前完成;“一五”计划的成果,如建立一批现代骨干企业和基础配套设施。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以柱状图为切入点,考查考生的思考判断能力,解此类题关键是读图,看数据的变化,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从图示可以看出1843—1847年英国输入中国的产品呈增长趋势,原因是《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1848—1852年则呈下降趋势,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B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直接推动因素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的缓和
C.中国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D.中朝、中韩外交关系的建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C、D两项表述与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时间不符。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协定。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一向被社会歧视、 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有( )
①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生活方式逐渐传入中国,并被人们所接受②清政府坚持“重农抑商”政策③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政治活动的深入开展,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