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末,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改革的共同点是( ? )
A.起因源于国内爆发了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
B.为了避免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分裂
C.放松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迫于国内外的压力半途而废
2、判断题 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它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杜鲁门总统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材料三?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四?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新华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主要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的三幅图片再现了两极格局下的某些具体场景。根据图片简述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产生的主要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的对外政策特征。试从国际局势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4)依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
(5)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阶段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
3、判断题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际性会议的召开
B.世界性组织的成立
C.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D.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
4、判断题 20世纪60年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 91exam.org。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作好准备”。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摘编自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等
(1)材料五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发生于那一年?这体现了当时怎样的世界局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危机发生的原因。在力量对比中谁占据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下列对雅尔塔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依此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
B.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C.是美苏两国实力均衡的重要体现
D.在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建立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