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文中的“原则”应是(? )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另起炉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反对侵略和干涉内政,主张和平相处。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为捍卫真理而英勇献身的科学家是
A.哥白尼
B.开普勒
C.伽利略
D.布鲁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有影响的著名人物的识记。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法国启蒙运动中主要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潘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直接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人物的能力。潘恩是北美殖民地独立前宣传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对下图所反映的中国科技的重大成就,表述最确切的是

A.中国已进入了航天时代
B.中国在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
C.嫦娥一号奔月成功
D.中国在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图片所示成就是2003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行试验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项表述最准确。因此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海关统计,1914~1918年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了14.8%~20.5%,入超由每年的2亿多海关银减至3000多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锭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锭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三: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4.9亿日元,1919年增加至14亿多日元。1914年输华货物总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4.47亿日元。同期,美国的对华贸易额由1913年的0.35亿海关银增至1919年的1.08亿海关银。美国在华商行从136家增至309家,并攫取在华修建1500千米铁路等特权。
——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请完成: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材料一、二显示的数据的原因。
(2)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四,说明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1)一战期间,中国进口下降,出口上升,历年来严重的入超现象有所改变。原因是辛亥革命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成为当时的两大思潮,这些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战期间,列强对华侵略和控制有所减弱,客观上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2)现象:一战后期,日美两国增强对华经济掠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又出现了萧条。说明:即使在发展较快的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也没有彻底摆脱列强的经济控制,而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萧条,说明了其自身发展的薄弱性,其兴旺的景象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
(3)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里,我国经济的特点仍是轻重工业比例失调,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的弱小,抵挡不住列强的经济渗透。
本题解析:第(1)(2)问主要是回答一战前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的原因;第(3)问通过两时期的对比,从数字看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弱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