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陈旭麓指出:“新”有两种含义,一是质变和飞跃的产物,这是性质之新;二是在质不变的条件下,一物取代另一物,这是形式之新。以下属于第二种含义的是
A.中国的维新变法
B.中国的辛亥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美国罗斯福新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作局部的调整和改善,这符合题中要求的“形式之新”,答案选D,A B C三项属于“性质之新”。
点评:罗斯福新政是在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的办法,对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方面进行抑制或扶植,又对劳动人民作出了一定让步,以缓和劳资矛盾,换取人民对政府的支持,最终保证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罗斯福说:“我希望得到的评价是,我首任总统时,那些代表自私自利、权欲的势力遇到了势均力敌的对手……到我连任总统的时候,这些势力会遇到克敌制胜的强手。”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A.代表了下层群众的利益
B.维护了资本主义的长远利益
C.遇到了强有力的阻碍
D.压制了法西斯势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题干中的“到我连任总统的时候,这些势力会遇到克敌制胜的强手”可以看出罗斯福的这些话说明他认为自己的新政能够克敌制胜,让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更长久,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阿诺德·汤因比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B.经济大危机
C.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要注意关键信息“20世纪30年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与否对“西方的社会制度……不再起作用”没有影响,故A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时间太久远,况且一战也并未引起西方社会制度的大变动。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世界各地的人们对西方社会制度产生怀疑,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图片反映了1929~1933年美国的社会状况:

请回答:
(1)结合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概括,危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6分)
(2)美、德、日选择摆脱危机的方式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1)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工人失业,群众运动出现,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宁。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致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遭受到毁灭性打击。资本主义国家还拼命争夺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空前的经济战。
(2)摆脱危机的方式:在美国,罗斯福总统宣布实行“新政”,实际是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最后美国终于摆脱了危机,保存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而德国和日本为摆脱危机走上了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本题解析:解答图片情景类问题,要注意从画面信息和文字说明等方面,结合历史背景分析问题,本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第(1)问根据图片可以了解到以下信息:美国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出现大批失业者、社会局势混乱、社会矛盾激化等,据此回答问题。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共和党人赫伯特·胡佛总统想竞选连任,结果发现不论走到哪里,他的名字都是失败的代名词.人们把用破铁罐、纸板和粗麻布搭起的棚户叫“胡佛屋”,由众多“胡佛屋”组成的临时棚户区被称为“胡佛村”。失业者手里提着装破烂的口袋叫做“胡佛袋”,乡下贫民把破汽车的前半部锯掉,套上骨瘦如柴的骡子,叫做“胡佛车”。在公园的长凳上躺着过夜的人用旧报纸裹着取暖叫做“胡佛毯子”,还有的人把衣袋翻过来,一分钱也找不到,叫做“胡佛旗”,农民捉住兔子吃了,叫做“胡佛猪”,胡佛总统本人被称为“饥饿总统”。
请思考:出现这些幽默词语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反对由政府采取大规模的救济措施,认为只要把失业、救济等问题交给各种非政府的慈善组织去处理,危机就会过去。政府基本延续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本题解析: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无力扭转经济的颓势,材料表达了美国人民对胡佛的不满情绪。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