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轲《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荀况《荀子·性恶》
材料三?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苏格拉底
材料五?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
请回答:
(1)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与孟子的人性观及政治主张的不同点。二人政治主张的共同目的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阳明认为应怎样加强道德修养?(2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4分)
(4)据材料五分析,汉密尔顿主张对政府进行“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的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与其他思想家相比,汉密尔顿主张如何对人性进行规范引导?(4分)
2、判断题 二战后,国际关系经历了由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撼动与挑战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问题二:历史与现实
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二?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舒曼计划》(1950)
材料三?一百多年前法国作家雨果说:“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1993年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正式成立,它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欧盟总部大厦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4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6分)
(3)欧盟的成立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6分)
3、判断题 1974年,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席位。”这段话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西欧国家经济实力超过美国,开始挑战其霸主地位
B.西欧经济实力增强,试图摆脱美国的控制
C.冷战形势下,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
D.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失去主导地位
4、判断题 如果拍摄纪录片《记忆中国·1965年》,下列可供选择的史实有
①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②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③开始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④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判断题 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企业。1934年最高产值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仅到16万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原因有(?)
①公司自身产品竞争力差?
②官僚资本的侵夺?
③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
④残酷的战争环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