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开始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机器,创办了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首先出现在( )
A.香港地区
B.沿海地区
C.北京地区
D.内陆地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沿海地区产生,主要代表性企业有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因此选B。
考点:中国近代经济
点评:中国近代企业多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原因:①自然:东部沿海、沿江交通便利。多港口码头,运输方便,有利于货物的进出,能减少运输成本。②社会:东部受外国资本入侵严重,自然经济瓦解较西部深,有利于近代企业的发展;东部沿海沿江是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经济发展较快;受“欧风美雨”影响,东部社会近代化程度较高,教育发展较快,有为人才较多。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的基本前提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不改变封建制度
C.资本主义已经萌芽
D.列强加紧侵略中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洋务派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他们进行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制度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说明
A.受外商企业和洋务派企业的刺激
B.清政府扶植沿海地区兴办企业
C.东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D.沿海地区适宜使用机器生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东部沿海地区由于西方列强经济侵略较早,故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劳动力丰富;再加上经济较发达,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故正确答案为A项。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流行语从特定角度映照出社会现象和时代的变迁。下列应属于1915年中国流行词语的是
A.八国联军、南昌、阿Q
B.三民主义、武昌、退位
C.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
D.新青年、实业救国、抵制日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 )
A.鸦片战争后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维新变法后
D.辛亥革命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实业救国”,作为一种思想倾向,最早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时期,A项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投资设厂,以实际行动践行“实业救国”的主张,但并没有形成思潮,B项不符合题意;维新变法后,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也没有成为一种社会思潮,C项排除;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大报刊竞相宣传“实业救国”,之后实业救国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思潮,D项正确。
考点:实业救国思潮
点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主张与活动反映了其阶级利益和要求。这一思潮的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因而与“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意义。在“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