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有
①盲目对华输出商品的结果
②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
③中国民众的贫困与消费观念的落后 ?
④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受各种因素影响,完全解体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种状态下,旧有的认识仍然存在,才会出现产品的积压;此处,也与洋人未作好对中国市场的调查有关。④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历史学家认为从1500年开始至今,人类历史经历五大战略机遇期,其中第三次是指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以第二次科技革命为核心。下列历史事件属于中国曾努力想抓住第三战略机遇期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禁烟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材料中是时间特征“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可以判断只有洋务运动符合中国曾努力想抓住第三战略机遇期,推动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所以答案选B,A D两项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之前,C项是农民阶级的爱国救亡运动,但不利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发展。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步
C.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有效解读与获取历史信息,调动与运用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治光绪年的改革”是指洋务运动,其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层面上,主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涉及政治制度与民主思想层面,故A、D两项错;其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的传播,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但不是民族工业产生的标志,仅是其背景而已,故B项错。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 1936 年到 1937 年再到 1938 年生产指数的下降,说明民族工业逐步萧条, ①正确;表中只有中国民族工业,没有外国资本,因此得不出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②错误;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表中无从体现,③错误;1936 年到1938 年生产指数的下降,是由于日军侵华造成的,④正确。故选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抗战前后民族工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洋务派的出现,与下列哪一矛盾无关
A.民族资本主义与小农经济的矛盾
B.人民群众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
C.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中国与外国侵略势力的矛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力派和顽固派。此时,中国社会矛盾包括中外民族矛盾、国内阶级矛盾、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等,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洋务派的出现之后,故A项民族资本主义与小农经济的矛盾与本题无关,应排除B、C、D三项,选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