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郡县制,郡县一直作为地方行政区划,排除①②;汉初设置州刺史监察地方诸侯和高官,东汉时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和军权。而作为监察区的州逐渐变为郡之上的地方行政区划。唐朝贞观年间分天下为10道,派黜陟使或观风俗使分巡,此时的道为监察区。唐玄宗时改全国为15道,道逐渐成为州以上的行政区划。宋代的路是地方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因此③④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古代中国家国一体,忠孝观念源远流长,与此有关的制度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忠孝观念体现的是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观念,其源头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宗法制,故选B。 ACD三项都是打破血缘关系的政治制度,因此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趋势的认识,难度较大。根据所学知识,从封建王朝建立的那天开始,就存在着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围绕这对矛盾,西汉实行中朝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置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院等,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都是威力解决君相矛盾;秦朝设置郡县制,汉朝设立州郡县,唐宋时期的路府州县,元朝实行行省制度,都是为了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这些措施的最终结果就是丞相的权利逐渐削弱到最后消失,君主的权利越来越大,中央权利越来越大,地方的权利越来越小,本题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秦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最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隐患的措施是 ( )
A.建立皇帝制度
B.确立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
D.推行察举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三公九卿制有利于解决中央内部的矛盾,加强皇权;察举制是选官制度,且在汉代推行;废分封,行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对下表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 | 察举制 | 科举制 |
依据 |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 “以文取士” |
方式 | 长官举荐 | 自由报考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综合考查察举制与科举制,考查比较分析能力。从两个选官制的选拔依据来看,察举制是品德、学问和议政能力,强调德才兼备,A项正确;科举制是以文取士,注重的是文学才能,B项排除;C项“高度成熟的表现”说法与史实不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时期应是隋唐时期,C项排除;D项“不利于”说法是错误,应是“有利于”。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科举制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近代中国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