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6-26 11:52:45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理解历史线索与认识历史规律是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依据下图展示的内容,空格部分应该填写的内容最恰当的一组排序是
 ①世卿世禄 ②门阀地位 ③才能道德 ④文化文章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先秦时期实行世卿世禄的世官制,秦汉时期实行察举制,选官的标准主要依据才能和道德,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门第的高低,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选官主要依据是考试成绩,即才学,因此答案为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英国史学家约翰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她”?是指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共和国 D.罗马帝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指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今社会提倡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文明行为,追溯历史渊源应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2分) (2)据材料二,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4分) (3)据材料三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资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6分)
参考答案: (1)背景:地主阶级日益堀起(士阶层日益括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集权。(2分) (2)相同点:其目的都是为选拔人才;都呈制度化;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4分) (3)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4分) 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分)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的信息并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从士阶层日益括跃,加强中央集权的视角期分析作答。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高即下令招贤。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魏、晋时代,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的信息来概括共同点。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属于观点论证题,回答该类试题要从正反两个视角去分析作答,分别给出理由,依据材料三中“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的信息来概括特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的选官制度的变化从中央集权的角度分析作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元世祖忽必烈曾概括说,中书省是我的右手,枢密院是我的左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两手的。这反映了当时政治运行机制的基本特点 A.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B.政令的草拟、审批和执行分设 C.行政、军事、监察三大系统鼎立 D.中央与地方既分权又相互制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