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据统计,1912~1913年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民族工业长期稳定发展
B.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日趋平衡
C.规范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D.民族工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欧共体12国在马斯特里赫特市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
材料二?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形成了拥有3.6亿人口,年平均总产值约6万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
材料三?1991年,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标志着这个地区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加强。?
(1)材料一、二、三说明了什么? ?
?
(2)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对亚太经济有何影响?
?
3、判断题 “双百”方针重新成为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开始于
A.反右斗争扩大化后
B.文化大革命开始后
C.粉碎“四人帮”后
D.“三下乡”活动开始后
4、判断题 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主要阐述了
?
A.国君与臣民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诸侯国之间的关系
D.民族之间的关系
5、判断题 在抗日战争爆发前的l0年里,中国现代化工业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7.6%,l936年资本主义生产已占工业总产值的65%,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4.48%。假设没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工业化步伐必将大大加快。正是由于日本的侵略极大地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进程,又使得新的“自发内生型”现代化进程在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过程中悄然开启。从此段材料中能得出的结论有
①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的工业化有较快发展?
②日本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
④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进入独立民主的现代化轨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