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选拔的方式、范围并未改变,因为尽管增加了学科但仍然是察举制,方式、范围并没有改变。“增加了学科”谈不上选拔的标准是否提高,但是选拔的标准肯定是修改了,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B。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 参考答案:① “上”是指秦始皇。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郡县制。(2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秦朝初年”的提示此题中的“上”指的是秦始皇。他在地方上实行的是郡县制。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两千多年所沿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根据图示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图一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图二反映的是行省制度。行省制的实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确保了地方的管理效率,是中国省制的开端。(3)从材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可以看出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材料四“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可以看出清代设置了军机处。明清时期的这些措施极大地加强了皇权,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至琅邪山时立有《琅邪台刻石》,上书“普天之下,传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对于“同书文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始皇下令以秦国文字为基础统一问小篆,但是隶书并没有被取代而在民间流行,所以A错误;B错误,楷书形成于汉末;C错误,材料真实地描述了秦始皇的一些功绩;D正确,统一文字,有利于加强各民族的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所以本题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的政治制度·统一文字的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制度中旨在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A.西周实行“封邦建国”
B.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
C.宋代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D.清朝设立军机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是为了巩固西周统治、扩大疆域,B、D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涉及地方问题,C是宋代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的措施,所以选C.宋代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资治通鉴》载,(唐)太宗曰:“文帝不明而喜察……事皆自决,不任群臣……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诤,此所以二世而亡也。”唐太宗吸取此教训,主要的做法是
A.发挥三省的监督牵制作用
B.完善朝议谏诤制度
C.明晰六部的行政职能
D.开科取士,广纳人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可以看出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专断,不重视纳谏所致,因此唐太宗注意纳谏,完善谏议制度。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牛顿、爱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