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本题是1820年世界GDP比例图,一定要牢牢抓住1820年这个时间来进行做题。1820年欧美国家开展工业革命,欧美国家工业化水平当然远远超过中国,处于世界市场中心应该是英国,美、日两国经济当然不落后于其他各国。1820年世界GDP比例中中国肯定很高,因为GDP不过是是个经济总量。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上述表格中的西汉到唐代北方户数一直超过南方户数,但是宋元时期南方户数远远超过了北方户数,这主要是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南方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导致的,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经济重心的南移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图人物是“杯酒释兵权”的设计者,他对土地兼并的态度是 ( )
A.限制土地兼并 B“不抑(土地)兼并”
C.土地收归国有 D.制止土地买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图中人物为“杯酒释兵权”的设计者宋太祖赵匡胤,他为了收回大将兵权建议诸将广置田产财物以留给后世子孙并鼓励将领纵情享乐,因此他对土地兼并采“不抑兼并”的态度,答案选B,A C D三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
点评:在中国古代,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是不利于生产发展的,是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代表。但在今天的生产力条件下,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科技、生产资料投入,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小农经济是落后的,始终将被取代的。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清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
——摘编自(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闭关锁国政策在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伦理觉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性事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者认为“伦理觉悟为最后觉悟”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1)表现:经济:严格限制海外贸易(2分)
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交流较少,仅限于少数知识分子与传教士(2分)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君主立宪);三民主义(民主共和)
(3)事件:新文化运动(2分)
原因:旧的伦理(或儒家思想)是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提出思想觉悟目的在于反对袁世凯借助“尊孔复古”复辟帝制。(3分)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信息“除知识名流外”“ 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说明在思想文化上,中外交流仅限于少数知识分子或传教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上闭关锁国政策体现在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第(2)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说明“中国内部改变”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思想,戊戌变法的指导思想是君主立宪的维新思想,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民主共和的三民主义思想。
第(3)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事件”一问可由材料“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的信息推断出。“原因”可联系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从旧伦理的历史地位和社会现实角度解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思想解放潮流?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