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南海I号”的发现,反映了我国古代与外国经济联系的情况,反映了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同时根据沉船的实物资料,也能研究我国造船技术的相关情况;沉船中的大量的瓷器也反映了我国制瓷技术的进步。因此①②④都能在材料中得到体现。③体现不了,生产状况是指时的生产工具及规模,分工等。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著名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马克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明清时期,由于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这一时期,商品种类迅速增加,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参考答案:错误 本题解析:在明清时期商业经济发展繁荣,但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在北宋时期出现的,所以该题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季羡林说过:“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之一。”请以古代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的史实论证这一观点。(15分) 参考答案:汉唐的丝绸之路将西方的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宗教信仰等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3分)中国的儒家文化传入越南、朝鲜、日本,形成了儒家文化圈,并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入人们的社会观念、伦理纲常和日常生活之中;(3分)13世纪中国的活字印刷术、火药武器等发明传到欧洲等地区,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耶稣会士带来了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不少中国人藉此开阔了眼界,窥见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世界;(3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耶稣会士来华将儒学传到欧洲,启蒙思想家借助儒学批判天主教会,鼓吹自由平等,推动启蒙运动发展。(3分) 本题解析:中外文化交流可结合汉唐丝绸之路、东亚儒家文化圈等典型文化交流现象来组织语言。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8分)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从唐末经五代到宋初,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出现平民主义倾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变化:九品中正制废除,科举制盛行(2分) 本题解析:第(1)题第一问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根据材料“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宋)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可知选官制度的变化是九品中正制废除,科举制盛行。第二问考查的是科举制的政治意义,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破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为提高行政效率创造条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