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管理自身直辖领土,封建契约式协定,扩大中央王国的权威”的信息可知是分封建邦性质的分封制,故本题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全部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A、C项正确;任嚣任南海郡郡尉,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B项正确;郡县制下地方官员不再拥有封地,D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作者旨在
A.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
B.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C.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封建制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的信息说明作者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弊作出分析,并指出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故D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分封制和郡县制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中科院自然科学所研究员宋正海认为,即使郑和航海到达西欧,今日世界历史格局也不会有根本性不同。下列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中国是小农经济和专制制度
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C.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历史史实,并作出认知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明清时期的中国尽管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小农经济和专制制度仍然占绝对的统治地位,在这样的经济、政治大背景下,新的经济因素和社会力量微弱,也就不可能改变世界格局。B、C两项政策是由A项决定的;D项与题意不相关;故,正确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影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
B.郡县制度
C.三公九卿制
D.察举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秦汉时期的制度是在继承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郡县两种地方管理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但当时并非以郡统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县的地位往往要高于郡。秦始皇统一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采取了以郡统县的管理模式,这是对郡县制度的发展和创新,故答案选B项,A C D三项都是秦汉时期的创新制度而非继承前代。
考点: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郡县制
点评:郡县制初创于春秋战国时期,但通行于秦代、汉代和隋唐时期,至元代行省制出现,中国地方管理制度再次出现重大变化,但县级模式始终未变,所以可以说郡县模式一直发展使用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亮点。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欧美代议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