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清朝设置的军机处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所有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皇帝掌管着中央和地方的所有重要事件的决策,故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清代没有设置宰相,且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承旨遵办,皇权达到顶峰,因此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要求,因此D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隋唐时期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因此ABC项都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宰相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3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的确定往往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社会发展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元、天宝中……是以进士为士林隼逸,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成出于是。
——(唐)杜佑《通典》卷15(选举三)
清代乾隆年闽大学士鄂尔泰在有人批评八股取士时说过:“非不知八股为无用,而牢笼志士,驱策美才,其术美善于此。”一“入彀”一“牢笼”、“疆策”,两者似乎并无二致,都是利用科举考试为君主服务。
——过常职《唐代反科举思潮与科举考试的利弊》
材料二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盖使朝廷之上,闾间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东汉大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材料三 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财政大权、监督权,议会还有权改变君主的人选,是议会生君主,而“学校”从未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君主和“学校”的权力范围划分,其自身的财政尚且不能独立,君主对“学校”有着绝对的控制权,是君主生“学校”。英国议会自14世纪以来区分上、下院,其组成人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利益阶层,复杂的人员构成使议会成为反映社会不同声音和需求的场所,而组成“学校”的主体是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的大儒、士人们,单一的人员构成使得 “学校”的声音也是单一的,这些人形成的“学校”反映的不是民意而是道义。英国议会的组织机构、活动程序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并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而在这一方面黄宗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欧美代议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