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袁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克服材料一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结果:战败。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俄罗斯的经济无法支持沙皇的扩张主义,而克里米亚战争清晰地反映了以不自由劳动力为基础的农业经济的脆弱。军事上的挫败迫使沙皇政府重新评估俄罗斯的社会秩序,并实施了大范围的改组计划。……在19世纪后30年的时间里,反政府的抗议和革命活动有所增加。
——《新全球史》
材料二? 1868年,一位新天皇即位,他名叫睦仁,根据日本人的习惯,他的统治时期称为“明治”,明治时代(1868-1912年)是日本现代化的伟大时代。……工业和金融的现代化与政治革命同时进行……从根本上讲,他们接受属于西方文明的舶来品,是为了保护他们内在的实质和他们的日本文化。?
——《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当时俄罗斯沙皇实施的“改组计划”的关键是什么?当时的俄罗斯政府还在哪些方面做出了努力?这些努力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明治时代在“政治革命”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日本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有何特点?(5分)
(3)材料一、二的作者在论述19世纪的俄罗斯和日本改革时都采用了哪一历史观点?(1分)
参考答案:
(1)关键:解放农奴。(2分)
方面:政治、司法、文化教育。(答全得2分;少答1点或2点,得1分)
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西方思想的传播,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但未根本上触动俄国的君主专制政体,新旧矛盾日益激化。(每点1分,共2分;积极性1分,局限性1分)
(2)措施:废除旧体制(废藩置县);宣布“四民平等”;颁布1889年日本宪法(或《日本帝国宪法》)。(每点1分,共3分);特点:既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又要维护日本传统思想;(2分)
(3)历史观点:现代化史观(或近代化史观;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日本资产阶级改革的内容。
(1)考查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领域及影响:关键在于恢复自由劳动力,调整生产关系——解放农奴,涉及的领域根据所学包括政治、司法、文教,影响从积极方面:思想解放,经济发展;局限性:未触动君主专制政体,农民仍受村社剥削,有大量封建残余。
(2)考查的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政治改革措施及指导思想特点。措施根据所学可以从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调整阶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四民平等;法制建设:1889年颁布《日本帝国宪法》加以归纳。指导思想的特点根据材料二提供的“接受属于西方文明的舶来品,是为了保护他们内在的实质和他们的日本文化”信息,归纳为“和魂洋才”就好像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既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又要维护日本传统思想)。
(3)是对于史观的考查,根据对材料一、材料二的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历史观点应该是现代化史观(或近代化史观)。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
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B.付出高额赎金
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除了要继续受到地主高额的土地赎金剥削之外,破产之后的农民成为城市游民被迫进入资本家的工厂做工还要遭受资本主义的压迫,答案选A,B C D三项表述过于片面。
点评: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不彻底性: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封建剥削方式在农村继续保留;②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③欺骗性:改革远远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而且农民大量的土地和金钱被地主夺去,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无法维持生计,只得重新佃种地主土地,受到更大的盘剥与奴役。本题的考查角度是③。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莫斯科为他举行了塑像落成仪式。这位“勇敢改革者”是
[? ]
A.伊凡四世
B.尼古拉一世
C.彼得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0分)【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的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要“从上面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指出他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2分)
(2)结合史实,说明“谣传……是不公正的”?(2分)这对俄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问题:农奴制问题
。(2分)
原因:阶级矛盾的尖锐(或:农奴的反抗)。(2分)
(2)史实:农民名义上获得了自由,但要出高价赎买土地,并仍受村社的控制。(2分)
影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