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①造成资本的集中②扩大了国内市场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④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农奴制改革的作用。资产阶级并未掌握政权。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度( ? )
A.空前发展
B.危机四伏
C.正式确立
D.已经崩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中期的埃及、日本、中国、俄国,虽然所在地域不同,国情有异,但这些国家的有识之士先后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四国改革的史实回答:
材料一:?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明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自钱乘但《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如图,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是体制,然后是皮毛。”
材料四?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
——穆罕默德·阿里
请回答:
(1)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2)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二,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3分)
(3)结合材料三,指出材料中中国变的“皮毛”是指什么?(2分)而日本先变的是“体制”, 指出明治维新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有哪些?(3分)
(4)材料四中,穆罕默德·阿里在经济上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4分)
(5)四国改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2分)
参考答案:(1)事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1分)
措施: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1分)
(2)①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实行地税改革;②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经济;③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
(3)“皮毛”是指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2分)
内容:废藩置县;(1分)废除封建等级制度;(1分)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度。(1分)
(4)①发展机器工业,创办近代工厂;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4分)
(5)封建统治危机;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四国有识之士的大力提倡。(任写2点即可得2分)
本题解析:(1)注意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这些或是题干中的显性信息或是隐性信息,但对于解题十分重要“19世纪50年代” “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可知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推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结合所学知识和题干“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明治维新在经济上①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②殖产兴业的重点是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还致力于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③派遣使节团出访欧美,学习西方经验,推进殖产兴业。④突出国营企业的示范作用,通过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并通过廉价出售的方式扶植私人企业,推动民用企业的兴起。⑤重视科技和人才,聘请专家,派遣留学生,设立了东京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
(3)“皮毛”实际是问洋务运动的弊端和局限;根据题干“日本先变的是“体制””,可知是问明治维新在政治上的措施。明治维新政治①废藩置县。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③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
(4)注意题干要求“穆罕默德·阿里在经济上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可知是指经济近代化或工业化的举措①发展机器工业,创办近代工厂;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5)本问实际是问共同原因。原因类的问题不仅要注意与题干材料的衔接,还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如根本原因、主要原因、重要原因、直接原因;内因、外因;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点评:?历史材料题要注意1.重视审题训练,要审时间、审地点、审关键词句、审提示语、审材料来源、审问题,这些都可以作为信息提取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2.忠实于材料 ;
3.注意材料与教材的有机结合;4.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 5.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6.加强对非文字信息源的关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俄日两国均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从根本说是因为俄日两国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
D.缺乏民主传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列宁在评价1861年改革时说:“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
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下列史实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
是(?)
A.农民不再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B.改革后农民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
C.改革后农民支付高额的赎金
D.改革后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理解。由材料所反映的史实得知下列史实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农民不再是地主的私有财产。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