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92年初,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其“关键”的涵义不包括
A.苏东剧变,社会主义事业遭遇重大挫折
B.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要求中国融入世界
C.非公有制经济已占主导地位
D.国内针对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争论不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和选项,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所有制形式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无论何时,非公有制经济都不能占主导地位,那样就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1992年十四大召开前夕,正是关于搞市场经济激烈争论的时候,而A、B同样是史实,答案为C。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1992年中国改革和建设的国际国内形势及重大变化,要求学生整体把握,灵活运用。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图是安徽省风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全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的背景是
[? ]

A、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部分地区已经实行
C、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D、农村解决了温饱,正在向小康迈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92年邓小平讲“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其背景是
A.“文革”刚刚结束,“左”倾思想仍然占统治地位
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C.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D.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判断,这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的“南方谈话”。A、B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D中共十四大召开于“南方谈话”发表之后;均可排除。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的改革进入关键时期,邓小平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南巡并发表“南方谈话”,故选C。
点评: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南巡讲话。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图是1978-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及占GDP比重变化图,其反映出中国

①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②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③始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④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持续增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以数据图片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获取信息的能力,从图中进出口总额柱状图可以看出,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中国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①②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③表述不合史实;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也说明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持续增长,④符合题意,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制
D.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992年中共召开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答案选A,B项在改革开放之后既已实行,C项表述不够准确,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体制,D项开始于改革开放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