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1995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材料三: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引自2007年11月1日,中国经济时报
问题:
(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城乡居民的家庭生活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2)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在什么思想的指导引领下进行的?
(3)简述这三十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历史节奏”,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参考答案:
(1)城乡居民家庭收入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长,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家庭居民收入,城市和农村收入随着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生活水平逐渐向发达国家靠拢。
(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
(3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1980年,试办“经济特区”,形成改革开放格局;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实现了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转变;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6年前的山东邹平县还是一个全国性的贫困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发展成全国的百强县,2005年工业产值达到303亿元,利税28.7亿元,这些成绩主要得益于国家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对大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中内容提取有效信息,“经过20多年工业大发展”,A是农业方面的,故不正确;邹平没有大型国有企业;加入WTO可以作为外部刺激,但不是主要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为今天深圳市风光图。20多年前,它还是一个落后的小城镇,如今已成长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
①其经济起飞于20世纪80年代初 ②它的巨变证明了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
③临近港澳是其发展的有利地理条件 ④促使其经济飞跃的历史条件是商品经济基础较好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下面是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两幅图片

材料二 三年困难时期的粮食生产状况?

材料三 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有些地区,缺点和错误不止是三个指头。如果说这些地方的缺点和错误只是三个指头,成绩还有七个指头。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不能说服人的。……全国有一部分地区可以说缺点和错误是主要的,成绩不是主要的。
——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次运动?有什么教训?
?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
(3)材料三反映出刘少奇怎样的认识和指导思想?
?
参考答案:(1)反映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教训:不能单纯按主观意愿办事,要尊重客观规律;应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问题:1958-1960年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下降。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的发展;自然灾害严重等。
(3)认识:应正视“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指导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