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对陈独秀的评价较为客观的是:
A.为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和文化思想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功大于过
B.对中国文化思想方面的贡献大,但对中国革命的破坏更大
C.是陈独秀葬送了国民革命,对这场革命的失败他要负全责
D.在促进中国历史前进的作用方面,陈独秀功过参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与评价能力。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持客观、公正和实是求事的态度。A项“为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和文化思想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功大于过“符合历史实际;B项“对中国文化思想方面的贡献大,但对中国革命的破坏更大”和D项“在促进中国历史前进的作用方面,陈独秀功过参半”不符合历史实际;C项“是陈独秀葬送了国民革命,对这场革命的失败他要负全责”过分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故选取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毛泽东的头像于1937年1月出现在美国《生活》杂志上,这是他第一次在全世界露出“庐山真面目”。随着中国的巨变,他越来越多地进人西方人的视野。他最令中国人民称颂的功绩是( ? )
A.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B.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C.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二十世纪中国走在世界前列的三位伟人,他们领导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飞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领导创立中国同盟会,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这是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建立的最具历史意义的伟大功勋。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孙中山先生十分关注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敏锐地认识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变革的重要影响,毅然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赋予三民主义思想以新的内涵。
——摘自胡锦涛同志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从革命斗争的这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不能否认,毛泽东同志在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邓小平同志说,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摘自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峻局面,以他的远见卓识、丰富政治经验和高超领导艺术,在千头万绪中首先抓住决定性环节,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进行拨乱反正,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支持和领导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摘自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实质上高举的是哪两面大旗?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建立的最具历史意义的伟大功勋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他领导在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方式有何特点?邓小平同志评价毛泽东同志的方法是什么?(3分)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我们应从三位伟人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3分)
参考答案:(1)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两面大旗。(2分)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2分)
(2)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1分)
和平改造。?(1分)
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1分)
(3)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善于抓主要矛盾。(3分)
本题解析:(1)第一问,有关三民主义实质高举的大旗的问,我们可以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分析。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要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的强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虽然不是完全的反殖民侵略,但也表明了民族独立的要求,民权主义是政治上的近代化,所以是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的功绩可依据教材内容回答。
(2)第二问,有关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的问题可以依据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史实来回答。中国的革命道路是不同于苏联的革命道路,这个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社会背景与苏联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是半殖民地国家,所以中国的革命任务比苏联要重,要艰辛,中国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导致中国的无产阶级在城市的力量较弱,所以中国的革命道路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3)第三问,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的为构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巨变,这三位伟人永载史册。归纳他们的共同点可以从他们的各自作为来分析,他们生活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这不同时期中国的革命与建设的任务都不相同,但他们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与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符合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需要与社会现实的,所以归纳时要依据这个原则来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站在时代前列,领航中国前进。”这是邓小平一生的光辉写照。解读下列相关图片,回答问题:(18分)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8、图9所示的历史大事或历史变化:(4分)
示例:
图10: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祖国。
图8:?。
图9:?。
(2)分析上述图片的主题语,它们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什么心声?(6分)
图8:?。
图9:?。
图10:?。
(3)美国政坛元老布热津斯基曾与邓小平多次会面,他称颂邓小平“睿智机敏,富有创新精神……”。布热津斯基之言不无道理。据此,上述图片所揭示的历史信息体现了邓小平的哪些创新精神?(6分)
(4)邓小平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从邓小平的这句话看布热津斯基的评价,邓小平创新精神的动力源自哪里?(2分)
参考答案:
(1)图8: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2分)?图9:取消票证供应制度。(2分)
(2)图8: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邓小平的热爱,对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所开创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认同。(2分)?图9:满意改革开放以来市场供应越来越丰富。(2分)图10: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邓小平的由衷怀念,对邓小平在香港回归问题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的由衷感激,对香港回归祖国一洗中华民族百年耻辱的由衷高兴。(2分)(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言之成理给分)
(3)创新精神:图8: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2分)?图9: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等创新论断,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基础。(2分)图10:为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提出“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并成功实践于港澳回归。(2分)(言之成理给分)
(4)动力: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热爱。(2分)(言之成理给分)
本题解析:第(1)小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图8中1984年10月1日可以得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图9中“买粮不受限制啦”可以得知“取消票证供应制度”。第(2)小题依据图8中“小平您好”、图9中“买粮不受限制啦”、图10中“邓爷爷,香港回家了”, 可以从中体会人民群众的心声。第(3)小题依据第(1)小题中历史事件回答其“创新精神”。第(4)小题从材料中“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得知,邓小平创新精神的动力源自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热爱。
点评:本题以三幅图片作为切入点,考查形式新颖。关于邓小平,除了把握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做出的贡献外,还要注意。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2分)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现在他逝世了,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是私敌。?——《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二?现在必须弄清楚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列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马克思重大的理论研究成果。(2分) 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划线部分)?(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列宁是如何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实际生活的关系的?(2分)举例说明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是如何践行自己的观点的?(2分)
(3)真理是不断发展的。继列宁之后,毛泽东、邓小平分别是如何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2分)
(4)如果你准备写一篇有关上述历史人物的研究性学习论文,可以参考的资料主要有哪些类型?(2分)
参考答案:(1)成果: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发现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提出剩余价值学说。(只要答出2点即可给2分)(答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也给分)
理解: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为人类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2分)
(2)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社会实际生活基本规律的总结:(1分) 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活动时,必须与社会实际相结合。(1分)
实践:针对一战前的形势,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二月革命后,在《四月提纲》中明确地指出俄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十月革命后,针对外国干涉和国内叛乱,提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针对内战结束后的危机,提出新经济政策。 (2分) (只要举出1个与题意吻合的例子即可给2分)
(3)发展和完善:毛泽东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或“毛泽东思想”)。(1分) 邓小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或“邓小平理论”)。(1分)
(4)类型:个人传记、相关专著、历史遗迹和历史文物等。(2分) (只要举出2个与题意吻合的类型即可给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