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有( )
①自然经济不再占优势?②促进新文化运动兴起
③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④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条件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
A.有教无类
B.为政以德
C.“仁”的思想
D.“仁政”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史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A项是教育思想,B项是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的思想,D项是孟子的民本思想,均不符合题干内容。失火后“问人”“不问马”,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的思想,即爱人的思想,也即“仁”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10年11月12日上午,一座高1.2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在他曾入住过的青岛原海滨旅馆前安家落户。该铜像可以作为研究哪一问题的一手材料
A.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事迹
B.辛亥革命艰难曲折的历程
C.中国同盟会的具体章程
D.铜像设计者对孙中山先生的评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
B.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而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廉价的工业品尤其是洋纱、洋布的大量涌入中国,导致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得不购买洋纱洋布。根据这一认识,故本题应选B项。
点评: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是常考内容,要从一项几个方面把握:1、“男耕女织”的变化:大量物美价廉的洋纱和洋布涌入中国,取代了土纱与土布,冲击了家庭手工业和城市手工业,使传统的“耕织”分离。2、“自给自足”的变化:列强大量收购以丝、茶为代表的农副土特产品,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减少了自给自足的成分。3、“闭关锁国”的变化:中国逐步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史实发生在三国鼎立后至西晋代魏之前的是①曹操打败袁绍②马钧发明翻车③刘备三顾茅庐④卫温到达夷洲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22年孙权称王,注意不要把东汉末年史实划人三国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