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英国《卫报》1979年9月24日文章《建国三十周年,新的长征开始了》中说:“中国一定要在本世纪末成为一个工业和军事大国。但是,首先要解决 若干比较紧迫的问题。”影响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紧迫问题是 ?
[? ]
A.人口基数过大?
B.经济模式单一 ?
C.社会思想保守?
D.阶级斗争尚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
A.解放生产力
B.增强农村和企业的活力
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这一年政府发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号。事实上,过去的计划型经济体系已经让位于以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来决定产量和价格,政府作用仅局限于为市场经济提供稳定的竞争环境。”材料中所说的“这一年”应是
A.1976年
B.1978年
C.1992年
D.1994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这一年政府发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号”,可以判断出“这一年”是1992年。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于是,有官员将计划内商品卖给黑市,从中赚取差价,“官倒”、“倒爷”正是在这种背景中产生的。这种现象的解决主要靠
A.严格国家价格管控
B.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C.加大反腐败的力度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根据所学知识,价格双轨制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过程中采取的一项措施,曾经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价格双轨制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文革”结束后,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邓小平南巡讲话,我国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思想解放
A.结束了“左”倾错误,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B.破除了对领袖个人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
C.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根据所学知识,A项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影响;CD项不符合题意;“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邓小平南巡讲话都打破了崇拜,树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