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如图,我们从《转折一亲历中国改革开放》一书中可以了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①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质的变化
③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④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已经实现了民富国强?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上行下效。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二? 1958年丰产未丰收,农业总产值只比上年增长2.4%。粮食、棉花比上年增产,而生猪头数下降5.8%,大牲畜头数下降到1952年水平。1959年就全面下降了,主要农产品全面大幅度减产。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13.6%,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1960年,农业继续大幅度减产,总产值比大幅度下降的上年又下降12.6%。粮食和棉花产量均降到1951年水平。结果造成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非常困难。?
——《改变中国》
材料三?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现行的生产责任制群众满意或经过改进可以使群众满意的,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材料四?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弊端(4分),并简要分析其危害(4分)。?
(2)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推广包产到户形式责任制的过程中仍存在哪些不足(4分)?这些不足的存在,主要说明了什么(2分)?《通知》对推广这种形式责任制有何作用?(2分)
(3)比较材料一与材料四,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哪些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3、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
[? ]
A.由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决定的?
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
4、判断题 下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 .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5、判断题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在回答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所做的总结性的理论概栝。
请回答:?
(1)结合二战之前的典型史实,说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论断。(4分)
(2)新中国在过渡时期是如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4分)
(3)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是如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6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