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面是改良的”“走向改良进步的道路,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愿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了多数党派的赞成。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简编》
材料二? 1947年底到1948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指出:“在民主运动胜利高潮快要到来的现阶段,中国已经分成了两个营垒,一方面是反动的营垒,另一方面是革命的营垒;一方面是民主的人民的营垒,另一方面是独裁的反人民的营垒。不属于这个营垒,就是属于那个营垒。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再存在了。”
--摘编自《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了哪些变化。
(2)说明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1)从主张走中间道路,到承认中间道路失败;从主张和平改良,到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
(2)民主党派没有实现其主张的条件;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内战,对民主党派国家实行政治迫害;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受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影响和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本题解析:回答第(1)问注意关键词“走改良进步道路”“不愿走暴力革命”“中间地位不再存在”。回答第(2)问从1947年国内形势分析,国民党独裁内战,和平建国方针化为泡影。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德意志帝国兴盛从1866年击败奥地利算起,到一战时崩溃,不过半个世纪;日本帝国从开始明治维新N--战结束,不到80年;二战后德日在废墟上兴起,……从六十年代算起,日本和德国经济不断繁荣,如今已持续了半个世纪。由此可见
A.专制政体不能做到国富民强
B.民族主义是推动国家走向富强的动力
C.战争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
D.民主政体是国家持续繁荣的保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是错误的;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B项是错误的;民族主义不是推动国家走向富强的动力。C项是错误的;战争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灾难。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49年初,毛泽东在同斯大林密使米高扬的谈话中说道:“我们这个国家……他的屋内太脏了,柴草、垃圾、尘土、跳蚤、虱子什么都有,……我们必须……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柴草、垃圾等比喻中国经济残破
B.毛泽东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
C.中苏此时已经建立了“友好同盟”
D.目的是为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王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显然是毛泽东对独立自主方针的阐述,“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针对帝国主义,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故本题选择D。其它选项均不符合题干意思。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学派众多,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是(? )
A.社会大变革
B.经济的发展
C.政治剧变
D.统治阶级的提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赵本山二十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多次获得全国“小品王”的称号,参加制作、拍摄和演出过十余部影视剧,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当代文坛领军者王蒙称之为“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发展才是硬道理”方针的提出
B.“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指导
C.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D.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提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我国文化事业繁荣的原因。“文革”后,经过拨乱反正,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在这种形势下,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