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一)
2019-06-28 10:29:56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制。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生和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主要考诗赋,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清代科举,大致分为四级,即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清代科举八股文仍占重要地位,八股格式更加机械化,形式死板,内容空泛。四六骈体的殿试策,颂联套语,千篇一律,竟成了登上仕途的主要手段……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据材料一概括秦至西魏、北周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8分) 材料二中所说的进士科始于何时?为何在唐朝受到极大重视?(4分)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对当时政治有何影响?从清朝科举制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政治原因。(4分) (4)从古代的用人制度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4分)
2、选择题 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
3、选择题 《包拯·上殿札子》:“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清代李绿园《歧路灯》:“ 本道言出为箭,执法如山,三尺法不能为不肖者宥也”。两则材料都强调的是 A.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B.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C.严格执法,治国之本 D.刑一正百,杀一慎万
|
4、选择题 如图从左至右分别为汉朝、宋朝、明朝官员的上朝礼仪,其变化说明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皇权不断加强
C.等级制度不断强化
D.礼仪不断完善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对官员服饰有明确的规定,据《明史·舆服志》载“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材料二 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
品序
| 文官
| 武官
| 带饰
|
一
| 仙鹤
| 狮子
| 玉
|
二
| 锦鸡
| 狮子
| 花犀
|
三
| 孔雀
| 虎豹
| 金
|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