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给后人留下了这一名言。下列各项中,能充分体现他是这一名言的忠实践行者的是
A.与柏拉图就哲学问题展开辩论
B.担任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
C.创立阿卡德米学院
D.提出中庸之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说明亚里士多德在真理和老师面前,坚定了站在真理的一方,即亚里士多德对老师的教导并不盲从而是善于思考敢于坚持己见,结合备选项含义只有A项能体现亚里士多德上述特征,B C D三项不能支撑材料主张,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79年鲁哀公追封孔子为“尼父”,公元492年北魏孝文帝遵奉孔子为“文圣尼父”,贞观二年唐太宗遵奉孔子为“先圣”,1307年元成宗封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
A.历代君主都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
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
C.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A表述明显绝对化,春秋战国至秦朝时期,法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汉武帝时期开始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因此选A。
点评: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柏拉图生平简介:
公元前427年,出生于古希腊雅典的名门望族。
公元前407年,拜苏格拉底为师。
公元前399年,老师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型,柏拉图离开雅典,开始游学生涯。
公元前387年,建立阿卡德求学国;在此期间,完成《理想国》。
公元前347年,病逝。
材料二: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结合起来,而把那些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和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人排拆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
——柏拉图
材料三?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倡导的政治制度首先是一种变形的君主制度,但要求的是具有哲学智慧的“哲学王”,颇类似于中国的“明君”,或者更类似于孔子所遵从的三代。他对于民主制度是反对的。柏拉图所倡导的教育制度是带有专制性的,不以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为益。难怪有学者抨击《理想国》有严重的法西斯倾向。
一一黄也卓《<理想国>阅读札记》
(1)概括材料二中柏拉图的主张。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柏拉图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8分)
(2)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设想的政治制度?(7分)
参考答案:
(1)主张:由研究哲学的人来统治国家,反对不懂哲学的人参与国家政治。原因:柏拉图深受哲学研究的影响;苏格拉底的死让柏拉图对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失望;古代雅典社会道德风气的沦丧。
(2)积极:有利于国家行政效率的提高;避免直接民主下由于公民素质低下造成的决策失误。消极:容易造成个人专制。
本题解析:从材料“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等信息可以看出,柏拉图主张研究哲学的统治国家。这种观点和柏拉图自身的学识结构和苏格拉底的死有很大的关系。(2)仔细分析柏拉图的观点可知,这种设想可以避免极端民主制的一些弊端,提高效率,但是排斥民主的做法很容易的形成暴政。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A项是老子, B项是孔子,C项是韩非子,D项是屈原。他们之间只有孔子提出“仁”的学说,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康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